今天刷汽车圈新闻,头一条就撞进眼里——大众汽车刚给德国沃尔夫斯堡工厂员工发了信,本周三要把生产线停了。那可是造高尔夫、途观这些“国民神车”的老基地啊,说停就停,就俩字:没芯片。

这不是车企第一次喊“扛不住”。德国《图片报》昨天才放话,要是芯片再断供,整个德国汽车行业最多撑十到二十天——跟攥着最后一口面包似的,再等不到补给就得“饿肚子”。而把车企逼到这份上的,正是最近闹得满城风雨的安世半导体风波。

作为全球前三的功率半导体巨头,安世的芯片就是汽车的“神经线”:一辆汽油车要装400颗,电动车能用到近1000颗——相当于汽车的“大脑细胞”,少一颗都没法正常启动。可上周荷兰总部突然免了安世全球销售副总裁张秋明的职务,虽然后来安世中国赶紧澄清“这决定在中国没用”,自家生产、业务都正常,但海外的供应链已经乱成了粥。

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昨天也急了,说收到荷兰一家半导体厂商的通知:芯片交付没法保证。明摆着,这厂商就是安世——它的芯片是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“心脏”,没这玩意儿,汽车就是一堆不会动的铁皮。现在日本车企正跟零部件商死磕,就怕生产线跟着“躺平”。

其实早在半个月前,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就敲过警钟:要是安世的纠纷没解决,欧洲车企得停产。美国汽车创新联盟也凑过来,说“情况比想象中严重”。等于全球汽车圈都在盯着安世的动向,像盯着一根点燃的导火索——稍微蹭点火星,就能炸得全球生产线停摆。

对咱们普通人来说,这事儿真不是“看热闹”。前两年提车等半年的经历还没忘吧?要是车企大规模停产,说不定接下来车价又得涨,或者提车周期再拉长。更关键的是,这场芯片荒给全行业提了个醒:汽车早不是“焊铁皮”的粗活了,芯片这颗“工业粮食”要是供应链出问题,整个产业都得跟着打寒颤。

现在安世中国说自己“没事”,可海外的麻烦还没平。接下来是车企熬到芯片到位,还是停产范围越扩越大?这张多米诺骨牌,才刚推倒第一块呢。

汽车巨头拉响停产警报:芯片告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