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11日晚的全运会游泳场馆里,电子记分牌上“2:07.41”的数字刚跳出来,观众席的欢呼就裹着泳池的水汽涌了过来——13岁的于子迪,刚用最后50米的冲刺,把保持了13年的女子200米个人混合泳亚洲纪录,留在了自己的名字后面。
比赛前半段其实有点“悬”。蛙泳和仰泳阶段,浙江名将余依婷一直咬着节奏冲在前面,于子迪的身影在泳池里显得有点“小”,但她的手臂划水却没乱——每一下都扎得很实,打腿的水花比旁边道的选手更密。到了最后自由泳段,她突然把速度提了起来:从第三名到第二名,再到最后触壁时的“第一”,整个过程只用了30秒。当她抬头看见记分牌上的“亚洲纪录”字样,眼睛一下子亮了,攥着泳帽的手在水里晃了晃,像个终于拿到糖的孩子。
更暖的是终点边的那幕:余依婷刚从水里爬起来,第一反应不是看自己的成绩,而是迈着湿淋淋的步子扑过去,把于子迪抱在怀里。两人的泳衣还滴着水,余依婷拍着她的后背笑:“你刚才最后一下冲得也太狠了!”于子迪埋在她肩膀上,声音里还带着喘:“婷姐,我刚才怕追不上你。”周围的摄影师举着相机挤过来,镜头里两人的头发都乱着,却笑得比领奖台的花还甜。
这场胜利里没有“意外”——13岁的于子迪虽然年纪小,但教练说她“训练时连水都不肯多喝一口,就怕影响体重”;而余依婷的拥抱,更把“纪录”背后的意义翻了个面:体育从来不是“你死我活”,而是“我拼尽全力赢你,你笑着为我鼓掌”。当电子屏上“亚洲纪录”的字样闪起来,场馆里的欢呼里,有对新人的惊喜,也有对老将的敬意——毕竟,最动人的赛场故事,从来都是“后浪”奔涌时,“前浪”站在岸边,为她举着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