终于等来了!今晚(11月9日),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,直到21日,这场国内体育圈的“年度大戏”要把半个月的观赛日程填得满满当当。作为洛杉矶奥运会前最关键的“练兵场”,本届全运会不仅藏着“奥运预演”的新看点,还有名将卫冕、新人冒头、历史首次的“情怀杀”,不管你是追星光的“冠军粉”,还是爱挖细节的“体育迷”,总能找到戳中你的那一环。
先看“奥运联动”:新增小项里藏着“未来战场”这次全运会最有“超前感”的,是把洛杉矶奥运会新增的多个小项直接搬上赛场——相当于提前看“奥运同款”。比如游泳项目加了男、女50米蝶泳、仰泳、蛙泳共6个小项,汪顺要冲击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“四连冠”,刚拿了奥运+世锦赛100米自由泳金牌的潘展乐,要冲自己的全运会个人首冠;体操成年组新增男子鞍马吊环双杠全能,运动员得连贯完成三个项目,光是想想肌肉的控制力就让人捏汗;就连跳水的最后两个比赛日,王宗源、陈芋汐这些奥运冠军也要在个人项目里“卷细节”——毕竟,现在的每一次起跳,都是为了7个月后的洛杉矶赛场。
再品“情怀细节”:有些赛场本身就是“故事”有些看点,光看场地就够让人感慨。比如举重项目放在广东东莞石龙中学体育馆——这里是新中国第一位打破世界纪录的举重运动员陈镜开的家乡。当后辈们站在前辈曾训练过的场馆里抓举、挺举,仿佛能听见老一代体育人“拼下去”的叮嘱。还有田径的“历史首次”:15日的马拉松要过深圳湾大桥,从深圳跑到香港,这是全运会第一次有跨境赛事,跑者踩着两个城市的海风冲线,连终点都带着“打破边界”的仪式感;20日的男子4×100米接力,如果广东队晋级,苏炳添要带队冲冠——“苏神”的全运会谢幕战?光是这几个字,就够让观众攥紧遥控器。
最热闹的“球类战场”:国球、羽球、三大球全安排球类项目永远是“全民热度”的担当。乒乓球在澳门开赛,14日先出混双成年组首金,16日男单女单决赛、19日女团、20日男团,不管是看“国球内战”的细腻,还是追王楚钦、孙颖莎这些“新生代”的冲劲,赛程都给足了“蹲点理由”;羽毛球更热闹,13日先比18岁以下男、女团体赛(新增项),14日成年组团体决赛,20日收官时要出5枚单项金牌——石宇奇要卫冕男单,陈雨菲冲女单“三连冠”,郑思维/黄雅琼的“雅思组合”要保混双,这几对的比赛,怕是要连着上热搜。还有三大球的“终极对决”:12日男篮成年组决金牌,19日女排成年组收官,男篮的“速度碰撞”、女排的“团队韧性”,赛场上的呐喊声说不定能传到你家客厅。
最动人的“体育底色”:有人守荣誉,有人拼未来其实最让人期待的,从来不是“谁一定赢”,而是“有人为最后一次拼,有人为第一次冲”的反差感——巩立姣要冲击女子铅球“五连冠”,从2013年到她的每一次投掷都像“定海神针”;潘展乐带着奥运金牌的底气,要拿人生第一个全运会个人冠军;18岁的羽毛球小将可能会在团体赛里“爆冷”挑落名将……这些“新与旧”的碰撞,才是体育最动人的样子。
今晚开始,别忘锁定屏幕。说不定你刚好点开的那场直播里,就藏着下一个让全网沸腾的“名场面”——毕竟,体育的魅力从来不是“预知结果”,而是“亲眼见证”的热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