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建哥”举着刚烤得滋滋冒油的野猪腿冲镜头笑:“早上设的陷阱没白等,20斤‘蛋白质大礼包’到手,今晚终于不用啃虫子了。”旁边的“建弟”更实在,蹲在火堆旁埋着头啃肉,咬得嘴角泛着油光,啃剩的骨头随手丢进火里,“咔嗒”一声脆响,惹得旁边啃野梨的选手直扭头——那骨头上面还挂着点没啃干净的瘦肉,在火里烧得微微发焦。

更“拉仇恨”的是建哥的“勤俭持家”:他把烤出来的猪油仔细倒进竹筒里,盖好盖子塞进背包,“肥肉烤干了香,油留着煮野菜,比清水煮叶子强十倍。”而另一边,医学生林北的“午餐”却还是那套“减肥三件套”——猕猴桃切片、山药块、野梨丁装在树叶里,“一天三顿都是这三样,主打一个‘热量可控’”,语气里带着点无奈的调侃,正好和兄弟俩的“油腻快乐”形成鲜明对比。

这段视频一传到网上,评论区直接“酸成了柠檬池”:有人说“别人求生是渡劫,他们是去山里开小灶”,有人羡慕“丢的骨头都比我今天的外卖香”,还有人好奇“荒山野岭哪来的野猪?不会是节目组给的‘’吧?”

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野猪吃到流油

别急,赛事主办方很快给出了答案——这头野猪确实是“官方投放”的“二代野猪”:人工驯养的小个体,既不会攻击选手,又能让生存挑战多了点“惊喜”。“不是让选手饿肚子,是看他们能不能用智慧‘接住’机会。”主办方的回应,也算给网友吃了颗“定心丸”。

其实31天里,选手们的生存状态早成了“连续剧”:有人挖菌子挖到过敏,有人啃虫子啃到吐,瘦得脱相是常态。但“齐心兄弟”的“吃货胜利”,倒让这场比赛多了点烟火气——原来荒野求生从不是“比谁更惨”,而是看谁能把“有限的资源”玩出花:有人用专业知识熬日子,有人用巧劲找“加餐”,就像网友说的:“能吃到流油,也是种‘生存智慧’啊!”

现在再看“齐心兄弟”的烤野猪,倒不像“凡尔赛”,更像对“生存”的另一种解读:所谓“荒野”,从来不是只有“苦”,只要愿意动脑子,连野猪都能变成“加分项”。而网友的“酸”,其实也是一种羡慕——毕竟在“吃了上顿没下顿”的日子里,能啃一口热乎的烤猪肉,确实是件“值得炫耀”的事。

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野猪吃到流油

至于那根被丢进火里的骨头?大概会成为这场比赛里,最“有味道”的记忆吧。